认识间歇性断食 - 澳门日报
咨询营养师找出合适的间歇性断食方法
间歇性断 食可激发身体燃烧脂肪,有助减肥。
低卡饮食减脂效果显著
陈丽愉营养师
认识间歇性断食
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采集维生,食物缺乏,以致常会有捱饿的状态,但又必须在捱饿状态下去打猎采集,演化成在飢饿状态做激烈运动也可以生存。但现代人吃得比以前人多,却动得比以前还要少,延伸出一些文明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因此,慢慢地衍生出近年较流行的间歇性断食。究竟什么是间歇性断食?一般人又适不适合?
断食原理是甚么
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是一种透过“调整进食与禁食时间”来改善代谢健康的饮食模式,核心原则是“延长空腹时间”,以激发身体燃烧脂肪、调节荷尔蒙(如胰岛素)并促进细胞修复(如自噬作用)。
不论是甚么间歇性断食法,当中的原理都是当我们在断食期间,身体内的胰岛素(Insulin)会下降,而升糖素(Glucagon)便会让身体利用所储存的肝糖(Glycogen)作为能量来源。一旦肝糖储存耗尽,我们的身体就会开始燃烧脂肪以获取能量,这有助于减肥。同时,透过限制进食时间,自然会减少所摄取的卡路里数量,从而有助于形成热量赤字。
现介绍常见的两种间歇性断食法:
一六八间歇性断食——每天禁食十六小时,进食时间缩短在八小时内。适合初学者,重点在“每日规律性断食”,稳定血糖、控制热量摄取。
五二间歇性断食——每周选“非连续的两天”极低热量摄取(约五百至六百大卡),其他五天正常饮食。透过“短期极低热量”触发代谢转换,减脂效果可能更显著,但执行难度较高。
一六八间歇性断食与五二间歇性断食的差异:
频率不同——一六八是“每日执行”,五二是“每周两天”。
热量限制——五二断食需严格控制断食日的热量,一六八则着重“时间控制”。
适应人群——一六八较温和,五二可能更适合有经验或需要突破减重停滞期的人。
一六八间歇性断食注意
相对而言,一六八间歇性断食易执行,不需复杂计算热量。此方法较适合健康成年人希望“温和减脂”或维持体重,以及为饮食不规律、常吃消夜,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者(如糖尿病前期)。但也有部分人群是不适合的,包括:
一、孕妇、青少年、营养不良者——需充足营养支持生长发育;
二、糖尿病患者(尤其使用胰岛素药物)——可能引发低血糖,需医生监测;
三、有进食障碍史(如暴食症、厌食症)——断食可能加剧心理压力;
四、胃溃疡或胃酸过多者——长时间空腹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五、工作压力大或容易焦虑的人群。
一六八间歇性断食的成功关键看似是“维持禁食期间的零热量摄取”这核心原则,但实际最大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进食窗口的“饮食质量”——若在八小时内暴饮暴食、高糖高油,仍会减脂失败。应以原型食物、均衡营养为主。
二、尽量在睡前四小时完成进食,让身体在睡觉前将胃部食物清空——有很多失败个案都是早上起床后不吃早餐,中午时间才开始进食第一餐,赶在晚上九点前食最后一餐,食完晚餐就已经要入睡了,身体没有完全消化食物。
三、循序渐进适应——初学者可以先从“十二小时禁食”开始,逐步拉长到十六小时。
四、配合生活形态——选择符合作息的进食时段(例如将晚餐提早完成),才能长期坚持。
五、水分与电解质补充——禁食期间多喝水、无糖茶,避免脱水或头晕。
此外,进行间歇性断食时,建议搭配运动,在进食后运动,能有效利用血糖并促进肌肉合成。我们也需监测身体反应,若出现头晕、便秘、极度飢饿或情绪不稳,应调整断食时间或停止。心理上不追求极端,若目标是健康而非减重,可弹性调整(例如每周执行三至五天)。
间歇性断食的效果因人而异,关键在于找到可持续且适合自身生理状态的模式。建议进行前先咨询营养师或医疗人员,找出自身合适的执行间歇性断食方法。
科大医院营养科 陈丽愉 营养师
文章来源: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