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夏季保养 - 华侨报
注意防晒、补充水分以避免中暑,这些道理人人都懂。然而现实中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身体,在酷夏户外运动或是工作时不积极防晒或补充水份,不知不觉间身体逐渐脱水,直到明显不适时才紧急送医。
而慢性病人因身体较差,身体反应也可能比较慢,更要多加注意夏季保健方面的知识,提前预防,以免暑热损伤身体造成病情恶化的严重后果。
下面,就来列举一些需要提高警觉的慢性病:
一、痛风
痛风的典型症状包括:脚趾等关节突然红肿热痛,特别是在吃了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内脏、酒精)后发作。痛风的原理是血中尿酸浓度过高,在关节腔凝结成尿酸结晶后诱发局部炎症反应。
要减少痛风发作,除了降低尿酸生成(如忌口、服药)外,也要注意避免脱水致尿酸浓度相对升高。另外,很多病友想借由运动降低尿酸值,但必需注意运动时一定要补足水分,不然反而会增加发作风险。还有很多病友喜欢在夏季大量摄取啤酒、奶茶等冷饮,然而这些饮品通常富含酒精或果糖等痛风高危因数,一旦摄取过量亦可诱发痛风。此外,夏天吹空调时也要注意关节保暖;理论上来说,血中尿酸的溶解度可能随温度降低导致结晶析出,类似一杯盐水冷却后析出盐结晶。末端关节的血液循环较差且温度较低,因此成为痛风的好发部位。然而需注意,若痛风已经发作,则建议冰敷患处以降低炎症反应,避免热敷加重炎症。
二、尿路结石
肾脏负责滤过血中废弃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然而有些人可能因饮食、体质等因素,尿中草酸钙、尿酸等杂质易在肾脏浓缩形成结石,一旦卡在尿路某处则可能造成血尿、腰痛等症状,甚至造成全身感染症状或影响肾脏功能。夏季高温易导致流汗脱水,若没有及时补充水份就可能诱发结石加重。
有尿路结石病史的人,特别是高温环境工作者(如劳工、外务人员)或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补水,避免憋尿,注意尿量和颜色。若发生疑似尿路结石症状,建议即刻就医进一步诊治。
三、糖尿病
酷暑易引诱病友进食各类含糖冷饮或冰品,加上夏季盛产西瓜、芒果等高甜度水果,一旦摄取过量就可能血糖飙高;加上流汗脱水等因素加起来,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的严重并发症,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口渴、虚弱、呼吸深大、神志不清等。这些症状易与夏季常见的急腹症混淆(特别是在大吃大喝后发作),症状初期不明显时可能被忽略或延误。糖尿病友出现上述症状或任何不适,特别是自测血糖非常高时,应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可能,需立即就医并提醒医生自己的糖尿病史。
此外,有些老年病友可能起病缓慢(数天至数周),加上表达能力降低,易延误病情,需照顾者提高警觉。部分老年病人就医时都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史,所以之前没查过或不确定有无糖尿病的人也要留意,并建议平时定期健康检查。
四、心脏病和肾病
气温升高时心跳加快,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另外夏季容易流汗,或因肠胃炎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流失,都可能使电解质失平衡而诱发心脏病。然而有些心衰病人补水时要多留意;合并肾脏病时,亦需注意某些电解质的摄取。
由于此类病友的病情较严重且复杂,需根据病情严重度采取不同的保健策略,所以建议直接谘询专科意见,切记不要随便相信偏方或服用不明药物。
【补水原则】
综上所述,补水是夏季保健的重点。一般人根据体重、活动量、流汗、大小便等因素,每日总水量约摄取二至三公升;扣除食物中的水后(如汤、蔬果等;实际数值视饮食习惯不同而有差异),需额外饮用约一点五至两公升的液体水。夏季因排汗增加,需摄取更多水分。有些疾病如痛风、尿路结石等亦需考虑额外水分摄取。夏季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建议不要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应采取提前补水、定时补水的策略,注意尿量和颜色,若感不适应立即降温补水并就医。慢性病如心脏病、肾脏病的病情较重,很多人还可能合并好几种慢性病,增加保健策略上的复杂度;建议有疑问的病友来医院谘询专科意见,并定期健康检查,规律服药。
科大医院
西医全科
马维隆医生
文章来源: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