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頸動脈超聲檢查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許多人都會主動要求進行頸動脈超聲的檢查。在此,對頸動脈超聲檢查及其意義作一些簡單介紹,讓大家對這項檢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頸動脈是指位於頸部左右兩側的動脈系統,分為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顱外段)、頸外動脈;其中頸內動脈最重要,因其供應左右大腦半球前2/3的血流。

頸動脈壁由內膜、中膜、外膜構成。超聲檢查測量管壁厚度是指內膜和中膜的厚度,稱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加IMT逐漸增加,平均年齡每增長10歲,IMT增加0.1 mm。目前臨床中認為IMT正常為<1.0mm;1.0~1.2 mm為中內膜增厚;>1.2 mm可疑斑塊形成。斑塊分為:軟斑、扁平斑、硬斑、混合型斑。其中軟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均属於不稳定斑塊,一旦發現不穩定斑塊,應該重視,因這種斑塊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頸動脈超聲檢查的疾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某些血管炎(如大動脈炎)、血管夾層(如頸動脈夾層)、血管狹窄、動脈瘤等。其中最常見的疾病是頸動脈粥樣硬化,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簡單講就是脂質在血管壁沉積造成斑塊,也是血管壁的一種病理性老化過程,就像水管內壁生銹、管壁增厚一樣。

早期頸動脈硬化表現為內-中膜厚度的增厚。當內中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嚴重的斑塊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會導致血管腔狹窄。超聲檢查可以根據血流的流速及遠端阻抗的情形,波形的變化來推斷血管上、下游是否有狹窄的可能性;也可以計算血管狹窄率(頸動脈狹窄程度分為<50%、50~69%、70~99%、100%),指導臨床醫生下一步治療、選擇治療方案。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動脈廣泛受累的病變,當超聲檢查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或是斑塊形成,就預示著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必須警惕,干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肥胖、酗酒、久坐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治療相應的疾病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

頸動脈超聲檢查是一個無創傷性、無輻射,操作簡易,且價格便宜的檢查,中高齡人,具有高危險因素者,最好定期檢查,它可以正確的評估流入腦內的主要血管狀況,以瞭解血管有無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甚至阻塞的情況。還可以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性及惡化程度,更有助已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人士,早期接受治療及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效。

科大醫院

影像科醫生

黃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