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癌症”藥物治療新希望 - 澳門日報
呼吸困難、 心悸、胸痛也是肺動脈高壓症狀。
肺動脈高壓 又稱“心臟的癌症”
引入新藥 為患者帶來希望
梁逸倫醫生
“心臟的癌症”藥物治療新希望
每當在緊急及無助時,有些人感覺到呼吸困難、心悸、胸痛,令人擔心有否存在心血管的問題,這也正是肺動脈高壓往往很容易被忽視的原因。肺動脈高壓會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疲勞、心悸、胸痛、暈厥及下肢水腫的症狀,患病初期活動時會感到莫名氣喘,會逐漸出現走路費力,甚至難以自行下床的情況。
認識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又稱為“心臟的癌症”,患者的肺部血管壁會增生變厚、血管變窄,為心臟帶來巨大負擔,最終可導致右心衰竭和死亡。根據數據顯示,每一百萬人中約有四十八至五十五名患者,是一種罕見、逐步惡化、最終危及生命的疾病。
肺動脈高壓會影響患者的活動功能,並以四級劃分:
第一級:肺血管壓力升高,但未有症狀,體力活動無明顯影響。
第二級:上樓梯及逛街等日常活動時會感輕微不適、氣喘和呼吸困難,活動能力輕微受限。
第三級:做家務可能感到氣喘、疲倦、胸痛,甚至暈眩,令活動大幅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能出現症狀。
第四級:靜止時也會呼吸困難和疲勞,任何活動都會加重症狀。
由於肺動脈高壓早期症狀輕微且不明顯,患者往往在病情惡化至第二或第三級時才確診,這就是肺動脈高壓(PAH)病人面對的困境,由於這些症狀也會普遍出現在其他疾病中,因此容易被忽視。
新的治療機制
傳統的藥物目的只能緩解病情及延緩病情的進展,未能阻止肺部血管的進一步狹窄,引致病情加重。以往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方法主要作用於血管舒張,在過去二十年病人存活期未達到實質改善。新引入的全新機制首創新藥(First-in-Class)Sotatercept”,此藥於二○二○年獲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藥品資格,並於二○二四年FDA獲批應用,藥物針對肺血管重塑,最新國際治療指引亦逐步加入Sotatercept作為中低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患者的附加療法。
新藥使用方法為每三周皮下注射一次。在臨床試驗中,新藥證明有效改善病人的活動能力,經過二十四周治療,使用Sotatercept的病人六分鐘步行距離測試平均多行約四十米。而新藥組亦令死亡或病情惡化情況的風險減少百分之八十四,有較多病人的活動功能回復至前一級,肺血管阻力亦顯著改善。
目前全亞洲僅得澳門和新加坡批准Sotatercept,澳門成為全國首個地區批准使用的藥,為本地與鄰近地區的病人帶來希望。
最後,規律追蹤與持續治療是穩定病情、避免惡化的關鍵,若自己或身邊家人出現相關症狀,尤其是已有心肺疾病病史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到醫院向醫生諮詢,開展相應評估及檢查,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科大醫院心臟科 梁逸倫 醫生
文章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