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淺談兒童多動症 - 澳門日報

中醫淺談兒童多動症 - 澳門日報

韋佩詩

 

report20231216 1

以中醫治療兒童多動症,需四診合參,辨證論治。

report20231216 2

科大醫院 中醫部韋佩詩 醫生

 

    中醫淺談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西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性疾病,發病原因包括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遺傳根源,心理社會環境因素。臨床上以兒童時期的行為障礙為主,分為三個亞型(注意力不集中為主,過度活躍 / 衝動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躍,而女孩可能傾向安靜地注意力不集中。

    兒童多動症相約於中醫所指的“臟躁”、“躁動”。成因可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護失宜,導致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機主要是陰陽失調,心、肝、脾、腎功能不足。治療原則為調和陰陽,平抑肝陽。本病預後較好,絕大多數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而痊癒,但也有不少患兒的症狀持續到成年。中醫根據“胃不和則臥不安”理論與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礙和精神心理異常的關係,認為胃腸與精神性疾病密切相關。

    多動症中醫治療(中藥、針灸、護理)

    中醫治療疾病離不開個體化及整體治療。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所屬的病症類型進行整體分析,再作出最適合的治療。治療方向以和陰平陽,養神益智,調節異常功能為目標。一般建議用中藥加上針灸治療。中藥及針灸相互作用可使療效更顯著。“針灸攻其外,湯藥功其內,則病無所逃矣”。辨證分治為心腎不足,腎虛肝亢,心脾不足,痰熱內擾四大類型。

    一、中藥治療

    在中藥方面,需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情症狀,結合體質特點,分別給予個體化的處方藥物:

    (1)心腎不足——症狀:記憶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遺尿,夢多,或有腰痠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脈細軟。治法:補益心腎。方藥:孔聖枕中丹加減。常用中藥:遠志、菖蒲、敗龜板、龍骨等。

    (2)腎虛肝亢——症狀:手足多動,動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動,衝動任性,難以靜坐,注意力不集中,並可有五心煩熱,盜汗升火,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脈細弦。治法:滋腎養肝。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或加味逍遙散。常用中藥:茯苓、山梔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藥等。

    (3)心脾不足——症狀: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做事有頭無尾,記憶力差,心悸,嚴重者會有口吃,伴自汗盜汗,偏食納少,面色乏華,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脈虛弱。治法:養心健脾,益氣安神。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常用中藥:太子參、茯苓、白朮,遠志、菖蒲、益智仁等。

    (4)痰熱內擾——症狀:神思渙散,心情煩躁,多話、插嘴,活動量特別大,食量少,有口臭,小便深黃,大便乾燥。治法:化痰清熱。方藥:黃連溫膽湯合併梔子豉湯。常用中藥: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大棗、茯苓、黃連、山梔子等。

    二、針灸推拿

    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是以施頭針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會、四神聰、神庭和本神。針灸透過刺激頭皮穴位,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可以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促進腦部循環,幫助孩子鎮定安神、減少衝動的行為和情緒。

    針灸位置主要是以頭皮為主,針刺頭皮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因為頭皮有頭蓋骨的保護,可以是全身最安全的地方,而且頭皮的針感相對身體其他部位來得不明顯,基本在頭皮上的針灸不會痛。針灸療法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副作用較少,十分安全可靠。一般每星期治療兩至三次,每次療程大約三十分鐘。臨床上以針灸治療過動症,其實有相當不錯且明顯的效果。

    三、調護

    (1)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問題,關心及體諒患病小孩,不應歧視,更不要責罵和體罰,以免加重精神創傷。

    (2)對患兒的行為及學習進行耐心的幫助與訓練,培養出很好的生活規律。患兒稍有進步,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3)要保證患兒營養,補充蛋白質、水果及新鮮蔬菜。避免食用帶有興奮性和刺激性的飲料和食物。

    (4)治療兒童多動症的過程中,不但家長的配合極為重要,還必須四個方面(患兒、家長、老師、醫師)的相互配合。由於多動症治療周期較長,家長及患兒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保持樂觀、理解的態度,不能急於求成。

    (5) 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以免患兒出現攻擊性、破壞性及危險性等行為發生。

    對於ADHD,西醫常用中樞神經活化劑來治療。多數兒童可以提升注意力,減少過動行為,但會出現不少副作用,如食慾減退,失眠、噁心、腹痛不適、頭疼、口乾、嘔吐、情緒不穩、易激動、好哭、心率和血壓增高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依賴,影響兒童第二次性發育,對於兒童的身高、體形都有影響。

    隨着中醫日漸普及,接受傳統中醫治療的患兒日漸增多,中醫利用中藥和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相關症狀;透過中藥調理五臟六腑,使身體恢復正常循環;透過針灸刺激穴位來刺激大腦神經,幫助孩子鎮定安神及改善協調、言語、社交能力等。現代臨床研究亦證實中醫針藥並施的療效更為優勝,而且也能減少西藥的副作用,能有效幫助患兒提升注意力、穩定情緒。萬一患兒服用西藥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或西藥對患兒來說沒得到預期的療治效果等,家長們都可以考慮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科大醫院中醫部   韋佩詩 中醫生

 

文章来源:澳門日報

 

中醫淺談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西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性疾病,發病原因包括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遺傳根源,心理社會環境因素。臨床上以兒童時期的行為障礙為主,分為三個亞型(注意力不集中為主,過度活躍 / 衝動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躍,而女孩可能傾向安靜地注意力不集中。

兒童多動症相約於中醫所指的“臟躁”、“躁動”。成因可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護失宜,導致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機主要是陰陽失調,心、肝、脾、腎功能不足。治療原則為調和陰陽,平抑肝陽。本病預後較好,絕大多數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而痊癒,但也有不少患兒的症狀持續到成年。中醫根據“胃不和則臥不安”理論與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礙和精神心理異常的關係,認為胃腸與精神性疾病密切相關。

多動症中醫治療(中藥、針灸、護理)

中醫治療疾病離不開個體化及整體治療。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所屬的病症類型進行整體分析,再作出最適合的治療。治療方向以和陰平陽,養神益智,調節異常功能為目標。一般建議用中藥加上針灸治療。中藥及針灸相互作用可使療效更顯著。“針灸攻其外,湯藥功其內,則病無所逃矣”。辨證分治為心腎不足,腎虛肝亢,心脾不足,痰熱內擾四大類型。

一、中藥治療

在中藥方面,需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情症狀,結合體質特點,分別給予個體化的處方藥物:

(1)心腎不足——症狀:記憶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遺尿,夢多,或有腰痠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脈細軟。治法:補益心腎。方藥:孔聖枕中丹加減。常用中藥:遠志、菖蒲、敗龜板、龍骨等。

(2)腎虛肝亢——症狀:手足多動,動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動,衝動任性,難以靜坐,注意力不集中,並可有五心煩熱,盜汗升火,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脈細弦。治法:滋腎養肝。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或加味逍遙散。常用中藥:茯苓、山梔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藥等。

(3)心脾不足——症狀: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做事有頭無尾,記憶力差,心悸,嚴重者會有口吃,伴自汗盜汗,偏食納少,面色乏華,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脈虛弱。治法:養心健脾,益氣安神。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常用中藥:太子參、茯苓、白朮,遠志、菖蒲、益智仁等。

(4)痰熱內擾——症狀:神思渙散,心情煩躁,多話、插嘴,活動量特別大,食量少,有口臭,小便深黃,大便乾燥。治法:化痰清熱。方藥:黃連溫膽湯合併梔子豉湯。常用中藥: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大棗、茯苓、黃連、山梔子等。

二、針灸推拿

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是以施頭針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會、四神聰、神庭和本神。針灸透過刺激頭皮穴位,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可以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促進腦部循環,幫助孩子鎮定安神、減少衝動的行為和情緒。

針灸位置主要是以頭皮為主,針刺頭皮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因為頭皮有頭蓋骨的保護,可以是全身最安全的地方,而且頭皮的針感相對身體其他部位來得不明顯,基本在頭皮上的針灸不會痛。針灸療法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副作用較少,十分安全可靠。一般每星期治療兩至三次,每次療程大約三十分鐘。臨床上以針灸治療過動症,其實有相當不錯且明顯的效果。

三、調護

(1)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問題,關心及體諒患病小孩,不應歧視,更不要責罵和體罰,以免加重精神創傷。

(2)對患兒的行為及學習進行耐心的幫助與訓練,培養出很好的生活規律。患兒稍有進步,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3)要保證患兒營養,補充蛋白質、水果及新鮮蔬菜。避免食用帶有興奮性和刺激性的飲料和食物。

(4)治療兒童多動症的過程中,不但家長的配合極為重要,還必須四個方面(患兒、家長、老師、醫師)的相互配合。由於多動症治療周期較長,家長及患兒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保持樂觀、理解的態度,不能急於求成。

(5) 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以免患兒出現攻擊性、破壞性及危險性等行為發生。

對於ADHD,西醫常用中樞神經活化劑來治療。多數兒童可以提升注意力,減少過動行為,但會出現不少副作用,如食慾減退,失眠、噁心、腹痛不適、頭疼、口乾、嘔吐、情緒不穩、易激動、好哭、心率和血壓增高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依賴,影響兒童第二次性發育,對於兒童的身高、體形都有影響。

隨着中醫日漸普及,接受傳統中醫治療的患兒日漸增多,中醫利用中藥和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相關症狀;透過中藥調理五臟六腑,使身體恢復正常循環;透過針灸刺激穴位來刺激大腦神經,幫助孩子鎮定安神及改善協調、言語、社交能力等。現代臨床研究亦證實中醫針藥並施的療效更為優勝,而且也能減少西藥的副作用,能有效幫助患兒提升注意力、穩定情緒。萬一患兒服用西藥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或西藥對患兒來說沒得到預期的療治效果等,家長們都可以考慮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科大醫院中醫部 韋佩詩 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