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儿童多动症 - 澳门日报

中医浅谈儿童多动症 - 澳门日报

韦佩诗

 

report20231216 1

以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report20231216 2

科大医院 中医部韦佩诗 医生

 

    中医浅谈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西医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传根源,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临床上以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为主,分为三个亚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过度活跃 / 冲动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跃,而女孩可能倾向安静地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多动症相约于中医所指的“脏躁”、“躁动”。成因可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平抑肝阳。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但也有不少患儿的症状持续到成年。中医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异常的关系,认为胃肠与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

    多动症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护理)

    中医治疗疾病离不开个体化及整体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所属的病症类型进行整体分析,再作出最适合的治疗。治疗方向以和阴平阳,养神益智,调节异常功能为目标。一般建议用中药加上针灸治疗。中药及针灸相互作用可使疗效更显著。“针灸攻其外,汤药功其内,则病无所逃矣”。辨证分治为心肾不足,肾虚肝亢,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四大类型。

    一、中药治疗

    在中药方面,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症状,结合体质特点,分别给予个体化的处方药物:

    (1)心肾不足——症状: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有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脉细软。治法:补益心肾。方药:孔圣枕中丹加减。常用中药: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等。

    (2)肾虚肝亢——症状: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升火,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治法:滋肾养肝。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或加味逍遥散。常用中药:茯苓、山栀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药等。

    (3)心脾不足——症状: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心悸,严重者会有口吃,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乏华,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脉虚弱。治法:养心健脾,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中药:太子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益智仁等。

    (4)痰热内扰——症状:神思涣散,心情烦躁,多话、插嘴,活动量特别大,食量少,有口臭,小便深黄,大便干燥。治法:化痰清热。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并栀子豉汤。常用中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大枣、茯苓、黄连、山栀子等。

    二、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是以施头针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神庭和本神。针灸透过刺激头皮穴位,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可以调节脑内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促进脑部循环,帮助孩子镇定安神、减少冲动的行为和情绪。

    针灸位置主要是以头皮为主,针刺头皮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因为头皮有头盖骨的保护,可以是全身最安全的地方,而且头皮的针感相对身体其他部位来得不明显,基本在头皮上的针灸不会痛。针灸疗法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副作用较少,十分安全可靠。一般每星期治疗两至三次,每次疗程大约三十分钟。临床上以针灸治疗过动症,其实有相当不错且明显的效果。

    三、调护

    (1)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为问题,关心及体谅患病小孩,不应歧视,更不要责骂和体罚,以免加重精神创伤。

    (2)对患儿的行为及学习进行耐心的帮助与训练,培养出很好的生活规律。患儿稍有进步,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3)要保证患儿营养,补充蛋白质、水果及新鲜蔬菜。避免食用带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4)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过程中,不但家长的配合极为重要,还必须四个方面(患儿、家长、老师、医师)的相互配合。由于多动症治疗周期较长,家长及患儿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保持乐观、理解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

    (5) 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以免患儿出现攻击性、破坏性及危险性等行为发生。

    对于ADHD,西医常用中枢神经活化剂来治疗。多数儿童可以提升注意力,减少过动行为,但会出现不少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失眠、恶心、腹痛不适、头疼、口干、呕吐、情绪不稳、易激动、好哭、心率和血压增高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第二次性发育,对于儿童的身高、体形都有影响。

    随着中医日渐普及,接受传统中医治疗的患儿日渐增多,中医利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相关症状;透过中药调理五脏六腑,使身体恢复正常循环;透过针灸刺激穴位来刺激大脑神经,帮助孩子镇定安神及改善协调、言语、社交能力等。现代临床研究亦证实中医针药并施的疗效更为优胜,而且也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能有效帮助患儿提升注意力、稳定情绪。万一患儿服用西药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西药对患儿来说没得到预期的疗治效果等,家长们都可以考虑寻求中医药的治疗。                 

    科大医院中医部   韦佩诗 中医生

 

文章来源:澳门日报

 

中医浅谈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西医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传根源,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临床上以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为主,分为三个亚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过度活跃 / 冲动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跃,而女孩可能倾向安静地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多动症相约于中医所指的“脏躁”、“躁动”。成因可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平抑肝阳。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但也有不少患儿的症状持续到成年。中医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异常的关系,认为胃肠与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

多动症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护理)

中医治疗疾病离不开个体化及整体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所属的病症类型进行整体分析,再作出最适合的治疗。治疗方向以和阴平阳,养神益智,调节异常功能为目标。一般建议用中药加上针灸治疗。中药及针灸相互作用可使疗效更显著。“针灸攻其外,汤药功其内,则病无所逃矣”。辨证分治为心肾不足,肾虚肝亢,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四大类型。

一、中药治疗

在中药方面,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症状,结合体质特点,分别给予个体化的处方药物:

(1)心肾不足——症状: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有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脉细软。治法:补益心肾。方药:孔圣枕中丹加减。常用中药: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等。

(2)肾虚肝亢——症状: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升火,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治法:滋肾养肝。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或加味逍遥散。常用中药:茯苓、山栀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药等。

(3)心脾不足——症状: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心悸,严重者会有口吃,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乏华,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脉虚弱。治法:养心健脾,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中药:太子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益智仁等。

(4)痰热内扰——症状:神思涣散,心情烦躁,多话、插嘴,活动量特别大,食量少,有口臭,小便深黄,大便干燥。治法:化痰清热。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并栀子豉汤。常用中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大枣、茯苓、黄连、山栀子等。

二、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是以施头针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会、四神聪、神庭和本神。针灸透过刺激头皮穴位,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可以调节脑内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促进脑部循环,帮助孩子镇定安神、减少冲动的行为和情绪。

针灸位置主要是以头皮为主,针刺头皮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因为头皮有头盖骨的保护,可以是全身最安全的地方,而且头皮的针感相对身体其他部位来得不明显,基本在头皮上的针灸不会痛。针灸疗法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副作用较少,十分安全可靠。一般每星期治疗两至三次,每次疗程大约三十分钟。临床上以针灸治疗过动症,其实有相当不错且明显的效果。

三、调护

(1)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为问题,关心及体谅患病小孩,不应歧视,更不要责骂和体罚,以免加重精神创伤。

(2)对患儿的行为及学习进行耐心的帮助与训练,培养出很好的生活规律。患儿稍有进步,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3)要保证患儿营养,补充蛋白质、水果及新鲜蔬菜。避免食用带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4)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过程中,不但家长的配合极为重要,还必须四个方面(患儿、家长、老师、医师)的相互配合。由于多动症治疗周期较长,家长及患儿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保持乐观、理解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

(5) 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以免患儿出现攻击性、破坏性及危险性等行为发生。

对于ADHD,西医常用中枢神经活化剂来治疗。多数儿童可以提升注意力,减少过动行为,但会出现不少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失眠、恶心、腹痛不适、头疼、口干、呕吐、情绪不稳、易激动、好哭、心率和血压增高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第二次性发育,对于儿童的身高、体形都有影响。

随着中医日渐普及,接受传统中医治疗的患儿日渐增多,中医利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相关症状;透过中药调理五脏六腑,使身体恢复正常循环;透过针灸刺激穴位来刺激大脑神经,帮助孩子镇定安神及改善协调、言语、社交能力等。现代临床研究亦证实中医针药并施的疗效更为优胜,而且也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能有效帮助患儿提升注意力、稳定情绪。万一患儿服用西药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西药对患儿来说没得到预期的疗治效果等,家长们都可以考虑寻求中医药的治疗。

科大医院中医部 韦佩诗 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