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月子 健康一辈子 - 华侨报

一个好月子 健康一辈子 - 华侨报

 

 怀孕、生产,是女性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产妇产后体质属「多虚多瘀」的状态,若靠正确的调理保健方式,确实能修补身体气血的亏损。若产后能适当的调养,不但可使体力恢复并帮助子宫复旧,也可藉此改善原本虚弱的体质。因此,女性朋友应该要重视坐月子的这段黄金期间,好好保养身体从里到外调理体质,落实「用一个月做好月子,换来健康一辈子」的理念是值得的。

 做好产后调理四阶段

 中医建议新手妈妈在产后头几天应依据理气化瘀、调养脾胃的法则,以味道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在恶露干净后,产妇才比较适宜进补。至于应该如何进补,则应视乎产妇体质而定,一般可从补气血、滋阴养阳等方面着手。

 第一阶段(产后第一周,即自然产后第1至6天,剖腹产后第1至13天)

 重点︰祛瘀生新,促进乳汁分泌

 产后体质多虚多瘀,此时调理的重点是改善「多瘀」,使用生化汤方用当归、川芎、桃仁、炮黑姜、炙甘草等,再根据产妇情况加减,以起到化瘀血生新血,帮助子宫收缩复原以及顺利排出恶露。故产后第一阶段要「平补」,饮食宜清淡,以鸡汤、鱼汤、排骨汤为主。

 要特别注意:由于恶露在中医属于血瘀,故在恶露量多的时候不宜太补,补的力道要随着恶露逐渐减少而慢慢加重。另外,也要考量生产伤口的复原状况,伤口未复原时,不可使用补性太强的药膳,否则可能会使愈合速度变慢。若产妇有哺乳需求,可加入通乳中药促进乳汁分泌,由于泌乳激素在产后第3至8天的分泌最为旺盛,此时加入发奶中药,促奶效果最佳。至于生化汤,一般情况下,自然产后24小时才会开始服用,剖腹产则是在排气进食后或是产后第3天后开始服用。

 第二阶段(产后第二周,即自然产后第7至13天,剖腹产后第14至20天)

 重点︰养血化瘀兼补气

 此时调理的重点是改善「多虚」,产后气血俱虚,此时可配合产后药补来养血化瘀兼补气、补腰肾,是以生化汤为主,再依孕妇个人体质不同的加减方。一般用药为当归、川芎、党参、黄耆、炒杜仲、大枣、枸杞、炙甘草等。其主要功效在促进子宫收缩、子宫内膜修补、补腰肾。故产后第二阶段:逐渐偏向「温补」,可适量食用含酒或麻油的料理,但不建议酒味太重。若属燥热体质,可用苦茶油代替麻油。此时也是利水消肿的最佳时期,常加入健脾利湿的中药,如黄耆、益母草、茯苓等。若有哺乳需求,也会持续加入发奶中药。

 第三阶段(产后第三周,即自然产后第14天至20天,剖腹产后第21天至27天)

 重点︰补气养血,健脾袪湿

 着重调理脾胃。脾胃功能障碍是产妇常见的困扰,四神汤加四君子汤入带脉,不仅调理脾胃,还可防止子宫脱垂。且此汤健脾利湿,也可调节水分代谢,有塑身效果。加味四神汤:党参、芡实、茯苓、莲子、红枣、山药等。此时恶露已少,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改善原先的弱势体质,例如过敏、腰痠、肠胃弱、经常感冒、痛经、手脚冰冷等。食疗上可以开始吃大量酒的料理:例如麻油鸡、烧酒鸡等。若有哺乳需求,仍会持续加入发奶中药。

 第四阶段(产后第四周,即自然产第21天至28天,剖腹产后第28天至36天)

 重点︰补气血强筋骨,预防腰痠背痛

 到了这个阶段,恶露已净或将尽,中医调理以补肾气为主,并采取较「热补」的方式来强化体质,为产后体力的恢复巩固基础,同时减缓产后落发、预防腰痠背痛与骨质疏松,帮助抗老化以维持青春体态。此时可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耆、党参、茯苓、炒白朮、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桂枝、枸杞、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炒杜仲、黄精、大枣等。其主要功效在帮助卵巢、骨盆恢复、补肾固筋骨。若有哺乳需求,仍会持续加入发奶中药。

 若出了月子身体有局部肥胖问题的话,可考虑加入埋线以及电针来雕塑局部体态。产后许多减重妇女会发现,往往四肢先瘦了但肚子却还是肉肉的,或是肚子虽然瘦下来但紧致度与以往不同,这时候就可以透过电针穴道的方式去加强刺激,同时还能帮助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女性回复肌肉的弹性,另外经由埋线在腹部的带脉穴、天枢穴及关元穴,可直接活络腰腹以外,还可提升新陈代谢的速度。

 以上属于一般体质的产后调补,若有需要请咨询中医生。坐月子期间若有感冒、发烧或腹痛等异常症状,中药宜暂时停服,并咨询医生求诊治疗。

 

 科大医院

 中医部

 詹晶晶中医生

 

文章来源:华侨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爱美人士发现传统中医针灸用于美容的功效,令美颜针灸得以发挥所长。美颜针灸是在面部以极细的针进行近乎无痛的治疗,刺激面部肌肉及筋膜,调节颜面部紧张或松弛的肌肉,增加肌肉的张力及弹性,达到提升颜面轮廓线条的目的;同时针灸刺激皮肤基底细胞,诱导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增生,使皮肤丰润有弹性,细致有光泽;通过刺激颜面部的经络穴位,提高颜面部淋巴组织液及血液的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上全身取穴可以激发和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达到防治结合内外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