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由此起 “不通則痛” - 澳門日報
不管急性還是慢性痛症,針灸均有較好的療效。
黃國文中醫生
年青體壯的實熱性患者,可通過拔罐瀉熱火。
扭傷、拉傷等導致瘀血因而產生疼痛。
痛症由此起 “不通則痛”
甚麼是“痛症”?中醫概念: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中醫把痛症歸納為兩大類:“不通則痛”導致的痛症稱為急性痛症,其特點為疼痛相對劇烈,病程短,屬於實證;“不榮則痛”導致的痛症稱為慢性痛症,其特點為疼痛感相對較緩,但病程綿延、反覆發作,屬於虛證。
“不通則痛”——即指經絡不通導致氣血無法正常濡養身體的筋骨、肌肉而產生的疼痛。其中包括:
一、因風寒導致的“冷痛”。其特點是遇寒疼痛加劇,遇熱則減,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停留於寒濕環境中或過量食用寒涼食物。
二、因濕熱導致的“熱痛”或“灼痛”。其特點就是遇熱則痛劇,遇冷則痛緩,其形成的原因為長時間處於濕熱環境當中。
三、因氣滯導致的“脹痛”。其特點是當人生氣、發怒時脹痛感越發強烈,形成的原因是肝主情志,當我們生氣、發怒會導致肝鬱氣滯,影響氣血運行。
四、因血瘀導致的“刺痛”。其特點就是當我們因外傷(扭傷、拉傷等)導致瘀血而產生疼痛,而且痛處固定不移。
“不榮則痛”——“榮”指的是氣血,“不榮”就是指氣血虛弱。因為氣血虛弱導致氣血無法正常濡養身體組織,因而產生的疼痛。疼痛特點為“隱痛”或“空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久病體虛”、“年老體弱”所致。
患有痛症怎樣做——首先區分是急性痛症還是慢性痛症。如果是急性痛症,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況下,持續三天疼痛沒有緩解,則應就醫治療;如果是慢性痛症,疼痛達到一個月還沒有緩解,也應就醫治療。
那麼痛症是否可以根治——中醫對痛症的治療釆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最終達到“標本兼治”,也稱“根治”。但“根治”並不代表永不復發,因為患者本身的體質、外部環境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導致痛症的再次復發。
在治療手法上,“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例如一些年老、體弱的氣血虛弱患者就不適合拔罐,因為拔罐屬於瀉法;而一些年青體壯的實熱性患者,就可以通過拔罐達到瀉熱火、止痹痛的效果。反觀針灸,既有補法,也有瀉法,不管是急性痛症還是慢性痛症患者,選擇針灸均有較好的療效。
同時,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對於痛症患者,除了選擇就醫治療外,其實生活中很多食物同樣具有緩解疼痛的功效。例如一些風寒濕引起的冷痛患者,可以用生薑、花椒煲羊肉湯;濕熱性灼痛患者,可以用冬瓜、綠豆、薏米熬粥;扭傷、拉傷等瘀血痛症患者,可以服用三七粉、山楂來活血化瘀止痛;氣血虛弱痛症患者,可以用紅棗、當歸、黃芪、枸杞煲烏雞湯,調補氣血。
科大醫院中醫部 黃國文 中醫生
文章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