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感冒”和“氣道高反應狀態”

logo

 

{祝君健康}


區分“感冒”和“氣道高反應狀態”

  冬春季,門診經常遇到病人訴說:“感冒”了,半月或更長時間,吃“感冒藥”老是不好。表現為“反復流鼻水、打噴嚏、咽部發癢,刺激性咳嗽,痰不多、偶有胸悶,但很少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和病人需要警惕是否患者有“氣道高反應(Airway hyper-reactivity)”,而不僅僅只是“感冒”。


  “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起病時候也可以表現為流鼻水、鼻塞、咳嗽等,並往往有發熱、身痛、頭痛等全身中毒症狀,絕大多數只需注意休息、口服一些控制症狀的藥物如“必理痛”、“佳連利絲”等,一周左右就會緩解,很少遷延一周以上,除非合併細菌感染。


  “氣道高反應”可簡單地理解為“氣道過敏”。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首先是“過敏體質”,這類病人,仔細詢問病史,往往有自身或家族成員過敏史。外因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塵蟎、寵物皮屑、真菌,甚至冷空氣。因此好發於冬春季節。很不幸的是,過敏體質的人感冒,本身會由於病毒所造成的機體免疫反應誘發氣道高反應狀態,咳嗽經久不愈,假如醫生沒意識到,就可能病程遷延。


  因此醫生和患者都需要有意識區分這兩種情況。作為醫生,若患者以“癢”(眼睛、鼻、咽部)”、打噴嚏、流鼻水、刺激性乾咳就診,尤其是當感冒的全身症狀緩解後遷延不癒的咽癢、乾咳、胸悶,就要警惕“氣道高反應狀態”。這類病人,醫生應給予抗過敏藥如酮替芬、支氣管舒張藥如阿斯美、甚至吸入激素或氣管舒張劑如“舒利迭、萬托林”。作為患者,瞭解以上知識,就診時主動提供過敏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避免已知過敏因素;此外要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遷延抗體蓄積,再次遭遇同一過敏原時症狀加重;還要有正確的醫學認識,正確認識激素氣道給藥的安全性,尤其是女性,常擔心激素讓人發胖,談激素色變,其實氣道應用激素是安全的。


  當然,對於遷延的慢性咳嗽,除了考慮氣道高反應狀態外,如果針對性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X-RAY檢查,排除結核等其他情況。

科大醫院
深切治療部
李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