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療法( 下)

logo

 

 {祝君健康}

“三伏天灸”療法( 下)

三伏天灸以“冬病夏治”為依據,故選擇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極旺的時候 進行治療,藉此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在冬季復發或減輕發作症狀的一種 方法,尤其適合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易感冒者,亦適用於與 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腹瀉等,或由虛寒引起的各種痛症,如關節疼痛、腰 痛、痛經等。 據此推算,2012 年“三伏天”: 初伏 7 月 18 日;中伏 7 月 28 日; 末伏 8 月 7 日。此三天為最佳敷貼時間。每伏各貼藥一次。連續治療三年。

如因多種原因未能在指定的 3 天進行治療,也可選在“正日”的後 1~2 天, 例如:7 月 18 日未能來貼藥,可以在 7 月 19、20 日來貼藥,也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時,主診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適應症及體質而選擇相應的穴位,一般每次要敷 貼 5 至 8 個穴位,敷貼時間為成人 3 至 6 小時、小童 2 至 4 小時,如在敷貼期間, 局部灼熱疼痛難忍,可以提早取下。

貼藥期間需注意以下事項:
① 貼藥期間,避免進行劇烈活動,防止大量出汗,以免出汗致藥膏脫落。
② 睡前必需把膏藥取下,取下膏藥後,6 小時內不宜洗澡,洗澡忌用冷水。
③ 還有,三伏天灸貼藥的當日及翌日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煙酒;戒 魚、蝦等易致敏食物;忌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荔枝和 榴槤等及其它煎炸食物。

敷貼天灸藥物期間,有些人會有刺癢的感覺,亦可能出現紅、腫、熱、痛, 少數人會起水皰,這是由於藥物被人體吸收、穴位敏感所造成的。但要注意的是, 為防止感染,起皰後不要弄破,小水皰可自行吸收,大水皰則需到醫院處理。貼 敷後若起水皰,部分患者的表皮會留有敷貼的痕跡,等過一定時間之後,多會自 行消退,患者局部皮膚可能會有黑褐色色素沉着,這與其是疤痕及過敏體質或遺 傳因素有關。

“三伏天灸”亦有不適合敷貼的人群,如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 不全、糖尿病、蠶豆病、肺部感染、孕婦或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身體過分虛弱及 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須愼用或禁用;另外,體質屬陰虛火旺人士亦不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