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泌尿系統健康 - 澳門日報

水與泌尿系統健康 - 澳門日報

趙雲橋

 

report20240309 1

⬆適量飲水有助維持體內水份平衡,促進血液循環。

report20240309 2

對於人體 來說,水份的攝入和排泄是非常 重要的生理 過程。

report20240309 3

趙雲橋 醫生

report20240309 4

➡應養成良好的 飲水習慣

 

 

    水與泌尿系統健康

    對於人體來說,水份的攝入和排泄是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泌尿系統是人體重要的排泄系統,主要負責排除代謝產物、調節水鹽平衡和酸鹼平衡。泌尿科常見疾病與飲水習慣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係,了解這些關係,有助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治療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科常見疾病

    一、 腎臟疾病——腎臟疾病主要包括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等。這些疾病,與飲水習慣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避免長時間大量飲水,以免加重腎臟負擔;2. 避免飲用高糖、高鹽、高脂的飲料,以免加重腎臟損傷;3. 根據醫生建議,調整飲水量和種類,如慢性腎炎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質和鉀的攝入,但仍需保證足夠的水份。

    二、 泌尿系結石——這又稱尿石症,是泌尿系的常見病。結石可見於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最為常見。多飲水是最簡便有效的防結石方法。有資料顯示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發病率下降86%。對尿石症病人來說,應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而且要均勻地飲水。尤其是餐後三小時是排泄的高峰期,更要保持足夠的尿量。

    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疾病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這些疾病與飲水習慣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避免長時間憋尿,以免刺激前列腺;2. 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等;3. 適當多飲水,以促進前列腺分泌物的排出。

    四、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常見於女性。尿路感染與飲水習慣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女性要注意外陰清潔;2. 避免長時間憋尿,及時排尿;3. 多喝水,以促進尿液的排出和細菌的清除。

    良好飲水習慣的好處

    一、保持水份平衡——適量飲水有助維持體內水份平衡,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長期缺水會導致尿量減少、尿液濃縮,增加腎臟負擔,容易誘發腎結石、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統的疾病。

    二、預防尿路感染——充足的水份攝入,有助於稀釋尿液,降低細菌在尿道內滋生的機會,從而預防尿路感染。此外,飲水還有助於沖洗尿道,清除殘留的尿液,減少細菌侵入的可能性。

    三、促進腎臟排毒功能——適量飲水可以增加腎臟的過濾速率,幫助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長期缺水會導致腎臟功能減退,加速腎臟老化,增加患腎結石、腎衰竭等疾病的風險。

    如何正確飲水?

    一、適量飲水——每個人的飲水需求會因年齡、性別、體重、活動量等因素而異,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天飲水量在1,500至2,500毫升之間。具體飲水量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二、定時飲水——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每天固定時間飲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或長時間不喝水。

    三、合理選擇飲品——盡量選擇無糖、低鹽、低脂的飲品,如白開水、礦泉水、淡茶等。避免飲用高糖、高鹽、高脂的飲料。

    總括而言,泌尿科常見疾病與飲水習慣密切相關。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有助預防和改善泌尿系統疾病,維護身體健康。另外,定期進行泌尿系統的體檢可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如有疑問或不適,請及時就診泌尿科醫生。

    科大醫院西醫泌尿專科  趙雲橋 醫生

 

 

文章來源:澳門日報

 

中醫淺談兒童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西醫稱為註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性疾病,發病原因包括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遺傳根源,心理社會環境因素。臨床上以兒童時期的行為障礙為主,分為三個亞型(註意力不集中為主,過度活躍 / 沖動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躍,而女孩可能傾向安靜地註意力不集中。

兒童多動癥相約於中醫所指的「臟躁」、「躁動」。成因可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護失宜,導致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機主要是陰陽失調,心、肝、脾、腎功能不足。治療原則為調和陰陽,平抑肝陽。本病預後較好,絕大多數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而痊愈,但也有不少患兒的癥狀持續到成年。中醫根據「胃不和則臥不安」理論與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礙和精神心理異常的關系,認為胃腸與精神性疾病密切相關。

多動癥中醫治療(中藥、針灸、護理)

中醫治療疾病離不開個體化及整體治療。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所屬的病癥類型進行整體分析,再作出最適合的治療。治療方向以和陰平陽,養神益智,調節異常功能為目標。一般建議用中藥加上針灸治療。中藥及針灸相互作用可使療效更顯著。「針灸攻其外,湯藥功其內,則病無所逃矣」。辨證分治為心腎不足,腎虛肝亢,心脾不足,痰熱內擾四大類型。

一、中藥治療

在中藥方面,需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情癥狀,結合體質特點,分別給予個體化的處方藥物:

(1)心腎不足——癥狀:記憶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動不安,註意力不集中,遺尿,夢多,或有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脈細軟。治法:補益心腎。方藥:孔聖枕中丹加減。常用中藥:遠誌、菖蒲、敗龜板、龍骨等。

(2)腎虛肝亢——癥狀:手足多動,動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動,沖動任性,難以靜坐,註意力不集中,並可有五心煩熱,盜汗升火,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脈細弦。治法:滋腎養肝。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或加味逍遙散。常用中藥:茯苓、山梔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藥等。

(3)心脾不足——癥狀:神思渙散,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躁,言語冒失,做事有頭無尾,記憶力差,心悸,嚴重者會有口吃,伴自汗盜汗,偏食納少,面色乏華,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脈虛弱。治法:養心健脾,益氣安神。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常用中藥:太子參、茯苓、白術,遠誌、菖蒲、益智仁等。

(4)痰熱內擾——癥狀:神思渙散,心情煩躁,多話、插嘴,活動量特別大,食量少,有口臭,小便深黃,大便幹燥。治法:化痰清熱。方藥:黃連溫膽湯合並梔子豉湯。常用中藥: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大棗、茯苓、黃連、山梔子等。

二、針灸推拿

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癥是以施頭針為主,主要穴位包括百會、四神聰、神庭和本神。針灸透過刺激頭皮穴位,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可以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促進腦部循環,幫助孩子鎮定安神、減少沖動的行為和情緒。

針灸位置主要是以頭皮為主,針刺頭皮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因為頭皮有頭蓋骨的保護,可以是全身最安全的地方,而且頭皮的針感相對身體其他部位來得不明顯,基本在頭皮上的針灸不會痛。針灸療法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副作用較少,十分安全可靠。一般每星期治療兩至三次,每次療程大約三十分鐘。臨床上以針灸治療過動癥,其實有相當不錯且明顯的效果。

三、調護

(1)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問題,關心及體諒患病小孩,不應歧視,更不要責罵和體罰,以免加重精神創傷。

(2)對患兒的行為及學習進行耐心的幫助與訓練,培養出很好的生活規律。患兒稍有進步,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3)要保證患兒營養,補充蛋白質、水果及新鮮蔬菜。避免食用帶有興奮性和刺激性的飲料和食物。

(4)治療兒童多動癥的過程中,不但家長的配合極為重要,還必須四個方面(患兒、家長、老師、醫師)的相互配合。由於多動癥治療周期較長,家長及患兒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保持樂觀、理解的態度,不能急於求成。

(5) 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以免患兒出現攻擊性、破壞性及危險性等行為發生。

對於ADHD,西醫常用中樞神經活化劑來治療。多數兒童可以提升註意力,減少過動行為,但會出現不少副作用,如食欲減退,失眠、惡心、腹痛不適、頭疼、口幹、嘔吐、情緒不穩、易激動、好哭、心率和血壓增高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依賴,影響兒童第二次性發育,對於兒童的身高、體形都有影響。

隨著中醫日漸普及,接受傳統中醫治療的患兒日漸增多,中醫利用中藥和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癥相關癥狀;透過中藥調理五臟六腑,使身體恢復正常循環;透過針灸刺激穴位來刺激大腦神經,幫助孩子鎮定安神及改善協調、言語、社交能力等。現代臨床研究亦證實中醫針藥並施的療效更為優勝,而且也能減少西藥的副作用,能有效幫助患兒提升註意力、穩定情緒。萬一患兒服用西藥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或西藥對患兒來說沒得到預期的療治效果等,家長們都可以考慮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科大醫院中醫部 韋佩詩 中醫生